美国二战时期的科学英雄却惨遭舆论压力一生活在悲凉中!

有时候,你不看好的人,就真的能成就一番不小的事业,甚至是无人能及的成功。

电影讲述的是“计算机科学之父”艾兰·图灵的传奇人生的影片《模仿游戏》获7项提名。

作为一部被称为“向图灵致敬”的片子,影片基本真实地还原了英国科学家艾兰图灵的生平。而在事实上,这位科学天才短短40多年的一生比影片更加精彩,让人既心怀敬意又唏嘘不已。

本片是由迪克特·康伯巴奇饰演的(艾伦·图灵),艾伦还没有到老年时期,他就已经不怎么走出家门,把自己封锁在房间内,在别人难以懂得的莫大悲痛中,结束了他了不起的一生。

尽管整部影片没有用多少心思,去大幅度的来展现他人生结束的那一刻,却也足以让观众感受到其中的悲情。

这位在在二战时期,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,因为性取向的问题,而遭受舆论和压力,他遭受到的道德的谴责,是我们常人不能想象的。

我们或许不会感同身受,但是我们能够从电影中感受到舆论和压力带给他的痛苦,正一步步吞噬着他,那种看似平静的痛苦,正如风平浪静的大海深处的漩涡一般侵蚀着他,使他走向灭亡。

而这样令人心头一颤的故事,是真实发生过的,也是真正载入历史的人物,而不是靠编剧编出来的故事。

因为这部电影,也让很多人知道了有这样一位科学家,让别人知道了“艾伦·图灵”。

而在影片中,我们不难看出,艾伦·图灵做出的贡献远不止于破译了密码,而是他用自己的执着与智慧阻止了更加长久的战争。

这个意思也是说明,他阻止了这场战争,让战争提前结束,让人们提早回归和平的生活,虽然影片中表达的不够明显,但是的确是拯救出了不少的生命,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,艾伦.图灵,足够伟大。

在《模仿游戏》中,并没有过多的去描述,他在计算机领域的其他贡献,更多的是描述二战期间的一次“破译密码”行动。

整个故事,影片通过对节奏的控制,对叙事恰到好处的安排,让影片具备了一种酣畅淋漓的魅力。

You May Also Like

More From Author

+ There are no comments

Add yours